全新论坛MCU智学网上线,欢迎访问新论坛!稀缺资源、技术干货、参考设计、原厂资料尽在MCU智学网
更新自动建库工具PCB Footprint Expert 2023.13 Pro / Library Expert 破解版

6 kW开关电源PFC电路实现

[复制链接]
1317 0

本文包含原理图、PCB、源代码、封装库、中英文PDF等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20121112054857140151601.jpg 引言
   在各种单相PFC电路拓扑结构中,Boost电路具有结构简单、变换效率高、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。高频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有源功率因数电路的体积、重量,从而提高电路的功率密度。但是,高频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,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开关损耗的急剧增大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软开关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,本文将要介绍的电路就是这一类电路。
   软PWM 技术是指具有软开关环境的PWM 技术。这种技术的特点是:在开关周期中,电路具有软开关环境,而在非开关周期中,仍然保持原来硬开关PWM电路的各种优点[1]。软开关技术理论上可使开关损耗降为零;实际上,可使目前的各种电源模块的变换效率由80豫提高到90豫以上,达到高频率、高效率的功率变换。
   此电路是在传统PFC 电路的基础拓扑结构上,加入了有源缓冲电路结构。缓冲电路的引入改善了电路的开关环境、增加了电路效率。对大部分自关断器件组成的电路,由于开关频率高,缓冲电路着重于改善开关器件的开关轨迹,控制EMI,减小电流、电压应力,从而降低开关损耗,为器件提供安全的开关环境,最大限度地利用器件特性,充分发挥器件的效能。
   传统的有源缓冲电路单元,大多是既复杂、高功耗又难于控制,且输入电压范围较小、带负载能力较弱。
   本文所研究的电路具有结构简单,带负载能力强,允许输入电压范围宽,以及很方便地实现PWM控制等优点。并且,通过实际的运行与测试,效果理想。
   1 工作原理
   在实际6 kW的PFC 电路中,由于电流较大,主开关管由4只大功率IGBT 管并联运行,辅助开关管由两只大功率IGBT管并联运行,主二极管也是多管并联运行。在图1所示的原理图中,由Lr,Cr2,Dr,D1,D2及T2共同组成了缓冲器单元。
    20121112054857171401602.jpg
   为方便电路分析,在不改变电路运行条件的基础上,进行了以下假设:
   1)输入电压为恒定值;
   2)输出电容C0充分大;
   3)输入电感L 充分大;
   4)谐振电路为理想谐振;
   5)主电感L 远大于谐振电感Lr;
   6)各器件的寄生电容忽略不计;
   7)除主二极管D 以外,其它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忽略不计。
   工作过程分8 个阶段,各阶段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,波形图如图3所示。
    20121112054857202651603.jpg 20121112054857265141604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296391605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343271606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374521607.jpg
   1)[t0,t1] 在t0时刻之前,主开关管T1与辅助开关管T2均处于截止状态,主二极管D 处于导通状态。在t0时刻(iD=Ii ,vCr2=0),辅助开关管T2导通。此时,Dr和T2为零电流情况下导通(ZCT),Lr 限制通过Dr和T2的电流上升率。此时段中,通过主二极管D的电流线性下降,同时,通过T2的电流线性上升。
    20121112054857421391608.jpg
   2)[t1,t2] 在t=t1时刻,由于二极管的反向导通,D 上电流继续下降,而流过Dr 和T2的电流继续上升。直到t=t2时刻,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达到负的最大值。
    20121112054857468271609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515141610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546391611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562011612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608891613.jpg
   2 电路的设计
   2.1 主电感的选择
   依据电感元件的伏秒平衡原理,在主开关T1导通期间,储能电感L 上的电流增加量应与主开关T1截止期间的电流下降量相等,方向是相反的。即
    20121112054857640141614.jpg
    20121112054857671391615.jpg
   在实际设计中,储能电感L 上的峰峰值电流Ii+驻IL 不应大于最大平均电流的20豫,这可以避免储能电感的磁饱和,也能达到限制主开关的峰值电流、峰值电压和功率损耗的目的。这里我们选择驻IL=1.4Ii,代入式(21)中得到储能电感的电感量为
    20121112054857718261616.jpg
   2.2 输出电容的选择
   输出电容C0 中将流过i0的交流分量,在C0两端,电压将产生脉动,该脉动量与C0的数值有关。因此,在设计中,要求选择输出电容C0 使输出电压u0的纹波啄V 低于规定值,一般电压纹波啄V 臆2%,即输出电压脉动量为驻u0。
    20121112054857749511617.jpg
   2.3 谐振电感的选择
   谐振电感的选择依据是,在3 倍的主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内,使其上流过电流不超过输入的最大电流,即
    20121112054857780761618.jpg
   2.4 谐振电容Cr1的选择
   谐振电容Cr1的选择依据是,在与谐振电感Lr谐振的半个周期内,其上能量全部传递给谐振电感Lr,即
    20121112054857827631619.jpg
   2.5 谐振电容Cr2的选择
   谐振电容Cr2 的选择依据是,在与谐振电感Lr谐振的半个周期内,其上能量全部传递给谐振电感Lr,即
    20121112054858046381620.jpg
   式中:Irrmax是主二极管D反向恢复最大电流。
   3 电路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及分析
   3.1 仿真结果
   仿真所得的波形如图4-图8所示。
    20121112054858124501621.jpg
    20121112054858171381622.jpg
   3.2 试验结果
   试验所得波形如图9、图10所示。
   4 结果分析
   从仿真、试验波形中可以看到:主开关管T1是在零电压情况下导通(ZVT),并且是在近似零电压情况下关断的(ZVT);辅助开关管T2是在零电流情况下导通(ZCT),在近似零电压情况下关断(ZVT);主二极管D是在零电压情况下导通与关断的;缓冲电路中D1、D2的也是工作在软开关状态下。
    20121112054858218251623.jpg
   5 结语
   此电路是在传统PFC 电路的基础拓扑结构上,加入了有源缓冲电路结构。缓冲电路的引入改善了电路的开关环境、增加了电路效率,通过试验测定:该电路(含整流桥)在满负载情况下,效率~96%。

举报

回复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最高立得1212元红包
搜索

图文热点

更多

社区学堂

更多

客服中心

QQ:187196467 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 8:30-20:30

关注我们
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帮助中心
网友中心
购买须知
支付方式
服务支持
资源下载
售后服务
定制流程
关注我们
官方微博
官方空间
官方微信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